男子双打乒乓球

历史发展、竞赛规则与历届奥运会冠军

返回首页

历史发展

双打分为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女子团体赛的第3场也是双打。乒乓球的双打在乒乓球运动兴起的初期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当时不少人认为,双打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因而对它缺乏研究,训练也不够,这是双打的技术、战术较长时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中国乒乓球队经过10年的精心研究和艰苦训练,终于在1963年的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由张燮林、王志良为中国夺得第1个男子双打冠军。继而林慧卿、郑敏之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第1次获得女子双打冠军。此后,张燮林、林慧卿又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第1次获得混合双打冠军,从而使中国各项双打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竞赛规则

男子乒乓球双打比赛遵循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制定的规则,以下是一些基本规则要点:

规则

由比赛双方各出2名运动员,按规则规定的顺序轮流击球的比赛项目。其竞赛方法和比赛规则与单打基本相同,但双打在发球、接发球及击球的顺序上有特殊的规定。乒乓球台面的中央,划有一条3毫米宽的白线,称为中线,把台面均等地分为左、右 2个半区。双打比赛时,右半区为发球区(见图)。发球时,球必须先落到本方的发球区或中线上,然后落到对方的发球区或中线上,否则判为发球方失分。双打第1局发球的一方,应先确定第1发球员,而接发球的一方,可任意确定第1接球员,然后按规定的次序,轮流交换发球和接发球。此后各局先发球的一方,可以任意确定第1发球员,而接发球的一方,则必须由前1局与之相对应的发球员来接发球。决胜局交换方位时,发球次序不变,但接发球一方应交换接球员的次序,这些规定是根据比赛双方机会均等的原则作出的。

分类

双打分为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女子团体赛的第3场也是双打。乒乓球的双打在乒乓球运动兴起的初期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当时不少人认为,双打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因而对它缺乏研究,训练也不够,这是双打的技术、战术较长时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配对

双打的技术是以单打技术为基础的。从历届世界锦标赛的成绩来看,一个国家乒乓球双打的技术水平,总是伴随着单打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然而,双打又有其本身的特点,两名最优秀的单打运动员并不一定就能成为最理想的双打配对。双打配对要求同伴之间合作默契,并能互相鼓励,彼此谅解。在技术上要能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特长。双打的配对方法可有以下几种:左手握拍和右手握拍的攻球手相互配对;两面攻和左推右攻的选手相互配对;两个两面攻或两面拉的选手相互配对;以快削逼角为主和以旋转变化削球为主的选手相互配对;采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以攻为主或以守为主的选手同以攻为主的选手相互配对。

历届奥运会冠军

以下男子双打项目的金牌得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由男、女双打项目改为男、女团体项目):

年份 举办城市 奖牌得主 国家/地区
2024 巴黎 / /
2020 东京 / /
2016 里约 / /
2012 伦敦 / /
2008 北京 / /
2004 雅典 马琳/陈纪 中国
2000 悉尼 王励勤/阎森 中国
1996 亚特兰大 孔令辉/刘国梁 中国
1992 巴塞罗那 王涛/吕林 中国
1988 汉城 陈龙灿/韦晴光 中国

精彩视频集锦

回顾男子双打乒乓球奥运会精彩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