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竞赛规则与历届奥运会冠军
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作为正式项目出现在第24届奥运会的赛场上 [1]。至今,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已经连续进行了5届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
一直以来,国际乒联采取了种种方法争取增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项目与人数。然而,由于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运会瘦身”计划的影响,暂时还不能实现这个愿望。另外,国际乒联不希望在奥运会的决赛中出现一个国家选手相对垒的局面(五届20项的决赛中,有11项是同一个国家的选手相对垒)。所以,在雅典奥运会举办期间,国际乒联官员们与各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为了增加比赛的精彩程度,国际乒联提出以团体取代双打,而国际奥委会只提出了一条要求,即严格按照罗格主席“奥运会瘦身”计划办事,不能增加比赛人数,否则该提议将不会获得通过。因此,国际乒联精心制订了“团体入奥”的计划,提出了多种比赛模式,希望能有12~16支球队参加。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宣布,他已经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以及众执委们进行过会晤,大家一致同意在不增加参赛人数的情况下,在2008年奥运会上以团体比赛取代双打比赛。该项提议已经在2005年10月27日国际奥委会在新加坡的会议上获得了批准。
女子乒乓球单打比赛遵循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制定的规则,以下是一些基本规则要点:
(1)发球开始时,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保持静止。
(2)发球时,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
(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4)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台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挡住。
(5)在运动员发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球与网柱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并且其中一名裁判员要能看清运动员的击球点。
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1)未能合法发球;
(2)未能合法还击;
(3)击球后,该球没有触及对方台区而越过对方端线;
(4)阻挡;
(5)连击;
(6)用不符合规则条款的拍面击球;
(7)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使球台移动;
(8)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触及球网装置;
(9)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0)双打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1)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发球一方被接发球一方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以下女子单打项目的金牌得主:
年份 | 举办城市 | 奖牌得主 | 国家/地区 |
---|---|---|---|
2024 | 巴黎 | 陈梦 | 中国 |
2020 | 东京 | 陈梦 | 中国 |
2016 | 里约 | 丁宁 | 中国 |
2012 | 伦敦 | 李晓霞 | 中国 |
2008 | 北京 | 张怡宁 | 中国 |
2004 | 雅典 | 张怡宁 | 中国 |
2000 | 悉尼 | 王楠 | 中国 |
1996 | 亚特兰大 | 邓亚萍 | 中国 |
1992 | 巴塞罗那 | 邓亚萍 | 中国 |
1988 | 汉城 | 陈静 | 中国 |
回顾女子单打乒乓球奥运会精彩集锦: